“把这辈子交给了植树造林事业”——记小陇山林业局退休老干部王宝驹

“把这辈子交给了植树造林事业”

——记小陇山林业局退休老干部王宝驹

文/霍明洲

那天,我们慕名开车来到王宝驹先生植树造林的大山坝,也就是他在40多年前受省小陇山林业实验局选派,亲自带领500多名农民工,在大山坝荒山野岭植树造林的地方。据说他在这里留下了很多动人的故事,也很想亲眼目睹大山坝的一切。

当汽车通过舒家坝在大山坝便道行进途中,只见当年他们所种植的油松、日本松、桦山松等覆盖沿途公路两侧,苍劲挺拔,耸立云霄。进入大山坝森林登山眺望,山清水秀,鸟语花香,峰峦叠翠,绿色连天,郁郁葱葱,更显秋色云雾缭绕,层林尽染之神奇壮观妙景。这就是王宝驹带领职工大干苦干,战天斗地的成果!它不仅给当地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更成为天水南大门及316国道华双公路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满目一望无际的苍翠森林,花芳草香,绿海一片,东风吹来,如波如浪,逐潮起伏,在阳光照耀下闪闪发光!绿树掩映绿草,绿草反衬苍山,的确是很秀美呀!

王宝驹那时进驻大山坝,吃水只能去泉里挑,照明只能靠煤油灯,交通只能靠双腿,低矮的工棚四季见不到阳光,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他们以山林为伴、雨露为栖,在植树的繁忙季节,节假日都不能休息。王宝驹和工友们在这里一干就是4年,才换来今天的炫丽景色,成为了游人的好去处。

王宝驹出生于西和县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1961年毕业于天水洮坪林校,当年分配到小陇山林业试验局工作。曾任技术员、党川林场工会干事、李子园分场场长等职,后来又到小陇山林业试验局任办公室副主任。他是共产党员,现已80岁。

王宝驹自青年时期,就珍爱花草树木,喜欢植树造林,爱树如爱命。他在40年的森林业工作生涯中,敬职敬业,走遍了小陇山林业局下属的林场,长期在太碌、庙川、李子园等5个林场工作过,足迹撒遍了每个林场的角角落落和沟沟坎坎。

王宝驹回顾当初奉命带领500名民工进入大山坝植树造林的情景时感慨地说:“那时真是年轻气盛,不知轻重,现在回想起来那真是一件了不起的重大任务啊!”

那是1972年,上级决定开发绿化大山坝。两万亩植树造林任务4年完成。时间特别紧,任务又这么重。由谁来担任这项任务的负责人?局领导在基层干部中逐个排查,通过多次会议,最后决定让王宝驹去。领导多次谈话提到:“在大山坝植树造林,干旱无水,地势险要,之所以把500名民工交给你,这是组织对你的信任!你要为天水人民创造绿色环境,为华双公路、天水南大门编织蓝天白云,创造清新空气,全体职工看着你,希望寄托在你的身上,你一定不能辜负领导对你的期望!”王宝驹深知这次任务的艰巨性,他暗下决心:“绝不辜负领导的重托,定叫荒山披绿装!” 

初春,王宝驹带领全体民工,向荒山野岭的大山坝进军!他认真总结经验,将经验编成顺口溜,如“株行距是三尺,沟谷坡篦水平台,长度根据条件来。六、五、四是穴壮,石头树根要拣光。穴面保持反坡形,挖深打细要弄通。” 王宝驹深知树苗的保管是植树造林的重要环节,他在大小会议上强调:“四爱三保要抓好,两有一短莫忘了。爱苗如爱子,爱根如爱命,爱顶如爱心,爱土如爱金。保母土不抖落,保根系常湿润,保顶芽不受损。” 他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从上到下的督查管理是植树造林的命脉和关键,每次会议都强调各连、排、班组长要更加负责任:“坚持班组长一天一登记,评比质量是第一;作业队三天一评比,优秀插上小红旗;营林区七天一评比,流动红旗飘工地。”上百条植树造林歌谣,干部职工都背诵得滚瓜烂熟。

王宝驹植了一辈子的树,退休后还坚持植树造林,他执著植树50多年,是一位可亲可敬的具有绿色情怀为人民永做奉献的植树老人。那天,我和正准备采写他的张润芝大姐来到王宝驹居住的小区,王老拄着拐棍出现在我们面前。王老似乎感觉到我们是冲着他植树造的事迹来的,寒暄几句后说:“今天我带你们去南郭寺森林园看看,也就是到我退休后植树造林的那片林子。”我们异口同声地说:“好!”

转眼就到了南郭寺的植树点。我们下车后,看见一个大门,进了大门,映在我们眼帘的是:一栋小二层楼房,也有平房,还有郁郁葱葱的一大片树林,仿佛在向我们招手,迎接我们这些客人。这里已经有了让人欣喜的成果,已经初具规模。在平房前,有一处供人们休息喝茶的桌椅,刚坐定,王老就打开了他的话匣子,滔滔不绝地给我们讲述他的经历。

王宝驹老人当时已经78岁了。在近20年前,也就是2000年,秦州区政府号召市民,对南山和北山绿化承包。刚刚退休不久的王宝驹老人自告奋勇,在南山承包了70亩左右的荒山陡坡山地,开始了绿化工作。他不顾自身疾病的折磨,带领全家人上南山植树造林。

植树造林需要资金,首先是贷款问题,除了自己筹措的资金外,又积极贷款100万元。有了资金后,第一步就是修通了200多米的山路。然后,又解决了没有水的问题。他很快修建了一座200多立方米的蓄水池,接通水管600多米。没有电,协同有关单位,接通了电源。植树,没有苗木怎么办?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亲自租车,儿女协同到江苏、河南、陕西等地购回柏树苗3600余株、云杉苗700余株、刺槐苗15000余株,还有一些小苗如冬青、迎春、沙柳等10万余株。自己种植乔木2万余株,灌木10万余株。如今20年过去了,他承包的这片山地已经郁郁葱葱,成为他在南山成功造林的一个缩影。

2013年5月,秦州区老年协会为王宝驹颁发了“老有所为模范”奖牌和荣誉证书。他的事迹被媒体多次报道。诗人刘致和在旅游南郭寺景点时,为王宝驹老人赋诗一首,对王老的精神进行了赞美和评价。

王老又讲起了他的一些往事,他说:那是1963年冬天的一个早晨,我骑自行车迎着冰天雪地的寒冷,去花石山梁上去实地考察,结果在返回的路上,从2米高的崖上掉了下去,因下面是近1米厚的积雪,有很好的缓冲作用,我居然没有受任何伤。这次真是有惊无险,如果没有那一米厚的积雪,今天有没有我还真很难说。一句老话叫“大难不死必有后福”,现在看来真是不假呀!

一个惊险的故事,句句真实语言,反映出王老的乐观主义心态和冰天雪地不怕苦不怕死的大无畏工作精神!

王老又给我们讲伐树的事情 ,到了冬季采伐木料后,需要把木料从山上运到山下,这就需要从半山腰修一条直通山下的冰道。冰道要求50公分深,上面大,下面小,呈V型;再沿滑道两侧找几个地势较高的地方,修几个小平台和单人通道,接力往山下放料。在天气最冷的时候,把水洒在V型沟里,结成一层冰,就可以把全年采伐的木料利用滑道溜下去。

放滑道这个工作是最危险的活,也是事故最多的季节,修建放滑道,不得不提张学中这个人。张学中是东北人,他是从礼县洮坪林场调来的高级技工,技术全面,不管是什么工具,他都会使用,而且还会设计修建索道、放滑道。对伐木、截料、码垛都很在行,有他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几十倍,而且还节约了大量材料。他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林业技术带头人。王老又说到:“其实小陇山林业局管辖的林区,有很多这样的人才,他们为林区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王老说,他把这辈子交给了植树造林事业,没想到自己的终其一生的事业竟与国家提倡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不谋而合,这是最令他感到骄傲和自豪的。

王老的精神朴实而又感人,我们多次参观过大山坝森林,南郭寺王家坪森林园。他在交谈中沉着淡定,在成绩面前不自居,朴实而崇高的风范,让人油生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