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习马会打破两岸高层接触僵局

■ 社论

两岸在坚持各自基本立场的同时,对一些此前长期坚持的细节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灵活性,这表明双方都意识到,“谈些什么”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早日开始谈起来”。

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张志军4日宣布,经两岸有关方面协商,两岸领导人习近平、马英九将于11月7日在新加坡会面,就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交换意见。

尽管许多和“习马会”有关的细节还待进一步披露,但据双方及媒体披露,此次会面为时将约1小时,两位领导人以“先生”互称而不相互称呼职务、头衔,会面内容将集中在台海两岸关系方面,“不签署任何协议,不发表联合声明”。从这些信息可知,会面的首要意义是“见面”的象征意义,而会面的具体内容则反在其次。

但正如许多国际传媒和评论家所言“见面本身就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从1949年至今,两岸间联系的恢复、发展,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过程。如今两岸间不仅在经济上相互依存,曾经的“雷区”——台海“三通”,也早被两岸直航的便利“刷”成了“过去时”。为了这一天的到来,两岸许多有识之士付出了巨大代价和艰辛努力,1993年汪辜会谈的两位主角汪道涵先生和辜振甫先生,更早在2005年同年双双去世,未能亲眼看到“习马会”这里程碑式的一幕。

自两岸恢复接触以来,双方经贸关系、人员往来日渐频繁、方便,经济、文化交流也更加密切,但与经济、文化等领域的“热”相比,自“92共识”后,双方在政治话题和高层接触方面却长期徘徊不前,这种“政冷”的局面不但成为台海两岸社会、民众加强互信、减少隔阂的一种障碍,也随时可能成为“经热”的制约因素。

所以,此次“习马会”得以成行,是两岸有关方面务实的结果,和政治艺术的体现,双方在坚持各自基本立场的同时,对一些此前长期坚持的细节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灵活性,这表明双方都意识到,“谈些什么”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早日开始谈起来”。

正如大陆方面多次所重申的,两岸领导人会面是大陆多年来的主张,大陆一直希望“两岸间多走动”,此次“习马会”的成行表明,两岸领导人在“见面”这一基本出发点上达成了重要共识,这同样是一个里程碑式的突破:既然“见面”如此重要,那么为达成此目的,一些非关基本立场、原则的问题就可进行进一步的探讨。

2015年1月,台湾地区就将举行选举,但不管未来台湾政坛如何更迭,“习马会”本身就是两岸关系的一大发展和突破,体现了两岸新一代政治家的政治智慧和责任担当。

值得一说的是,1993年的“汪辜会谈”破冰握手,地点同样在新加坡。22年过去,同样的地点将见证台海关系史上更具深远意义的一幕,这也将是对已故的汪、辜两位先生最好的纪念与告慰。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