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许海涛长篇小说《跑家》《残缺的成全》感悟

看许海涛长篇小说《跑家》《残缺的成全》感悟

晓晓如风

由于我时间很忙,最近才抽出一段时间看完陕西作家许海涛《跑家:那些埋藏民间的古董传奇》《残缺的成全》长篇小说。跑家是陕西民间叫法,指走街串巷、挨门进户收古董老物的人,北京叫呵街的,上海叫铲地皮的,全国各地都有这样的人群,叫法不同。以小说的形式展现跑家形象,在全国,许海涛是第一人。

“匠人们在故宫里修文物,跑家们在市井乡间寻珍宝”。咸阳作家许海涛的小说集《跑家——那些埋藏民间的古董传奇》作者通过一线视角,以“我在乡下收古董”为主题,用世情小说笔法,描摹“跑一线”的一物一人一事,揭示“一线”古董被发现、被交易、闪亮面世的细微、奇妙、曲折过程,透示一线跑家充满民间的寻宝“智慧”,演示由寻宝引发的饶有趣味的故事。全书五十二个故事接地气,可读性、知识性强,充满关中土地深处的神秘气息,娓娓道来,多棱角、多视点呈现收藏界一线风云。许海涛和他的同行朋友“敲西家门,进东家屋,把李家批麻批灰黑又亮的大漆供案拉回家,把段家沉重无比的牌坊残件吊上车,吃罢王家嫂子抡圆胳膊烹饪的搅团,顺便捎上他们祖上石印的诗集,喝了周家老叔祖传手艺酿造的苞谷酒,切莫忘记他家那方细腻滑润的端砚老坑砚台……”难怪西安市资深收藏家金朋先生认为:“不是行家,写不出跑家收货的枝枝蔓蔓!《跑家——那些埋藏民间的古董传奇》这本书不但写得准确,而且活络,既有对古董老物的独到理解,又有对跑家买货心理的真实反映,既有对关中文化的描写,又有人情世故的点拨,好读,耐读!”

关中人的方言俗语使他的小说中点石成金,接古气、接人气、接地气,平添一份趣味。比如他在小说序言里写道:“一直觉得心里头欠着点、缺着点什么,不那么畅意、熨帖,不那么浑实、润活;而且,随着经见的日头和风雨愈来愈厚密,这种‘欠着点、缺着点’的感觉也愈来愈厚密。”这也正是他想要写这部小说的初衷。“耍古董,见不得假。吃了假,明白过来,犹如咽下的蝇蛆,要吐呢。见旁人黏着假,犹如见碗沿儿爬着的蝇蛆,忍不住挥手打死扇远呢!小说中的人物言语质朴,生硬冷蹭,话糙理端,不失为秦人本色。作者通过一对柱础、一件玉佩、一函古书,一根银簪来记录乡愁。这不仅是一场人情之旅,也是一场文化之旅,围绕十三朝古都长安散落在民间宝物命运的描写,犹如展开一幅幅中华文化的漫长历史画卷。

跑家不在三教九流,确是在关中大地芸芸众生中不能忽视的存在!他们把散落民间的珍宝古董、历史遗存、文化符号收集收藏,并转手入馆所、进大堂,以此生活以此立命,功莫大焉,善莫大焉!他们骑摩托车,驾驶三轮“蹦蹦车”,好一点的,有一辆遮风挡雨的“面包车”,搜寻半径三五十、一百多公里。他们进入村庄,扯开喇叭:“旧桌子老板凳袁大头老麻钱旱烟锅锅玉石嘴嘴旧书旧画儿老猪槽老马槽老窗子老门扇啥都要嗷收老货喽嗷……”这中间有多少传奇故事,多少喜怒哀乐,多少日月春秋?尽在《跑家》!读了《跑家》,想想贾平凹主席大名鼎鼎的上书房里那些狮子呀、佛像呀、瓦当呀,估摸着肯定有跑家在民间寻觅搜集的了。南方的才子北方的将,咸阳塬上埋皇上。在关中八百里这片神奇的大地,演绎了多少历史风云,有多少英雄人杰,民间又隐藏着多少宝贝古董、珍品老物?

著名作家、“陕军东征”主将程海先生认为:“许海涛是一个热爱收藏的人,也是一个热爱文字的人。因为热爱收藏,他对故土的过往,有着更直观、更感性的认知和理解;因为热爱文字,他能够生动地记录这些认知和理解。因为热爱收藏,他结识了各个层次的收藏家,特别是乡村一线的跑家;因为热爱文字,他能够绘声绘色描述这些收藏家和跑家在收藏之路上的喜怒哀乐。因为热爱收藏,他的文字有醇厚的包浆,别有滋味;因为热爱文字,他的收藏有了更多更深的文化内涵。”

继《跑家》之后,《残缺的成全》仍延续关注“跑家”领域及题材,旨在诠释“跑家在时光中寻觅传奇,在寻觅中变成传奇”这一主旨。该书描绘了西安、咸阳,乃至关中的文化遗迹、风景风物,视角独特,手法老道,表述细腻,知识性强,可读性强,颇具关中 “浮世绘”、“杨柳青”的意味。作者以大秦古都咸阳、十三朝古都西安深厚的文化积淀为背景,以一个江南青年画家的见闻为切入点将秦诏版、唐代经幢、西周愙鼎、西汉四神瓦当、意大利十七世纪的斯特拉迪瓦里小提琴、明代唐寅的《秋山晚霁图》等近四十件珍贵文物为线索串联开来,讲述了民间收藏家金晍上世纪六十年代到当下半个多世纪的故事,描写了他如同“古董残件”一样残缺的爱情和他对完美爱情执着的、却令人叹惋的追求。泾阳县诗歌学会会长赵宝翼先生说:“在这个喧嚣的时代,文学虽然边缘化了,但我依然热爱,会用一生去热爱。许海涛因为热爱才会写出这么精彩的长篇小说。”诗人峙嵘说:“《残缺的成全》接地气,抓取生活的能力极强,让人爱不释手。”正在写长篇小说的薛文涛说:“我看过许海涛的《跑家》,以为他只是个跑家,没想到还是个作家,语言的确有挠钩的力量,我读了引子就放不下了。”

“品残斋”蜷缩着的,不仅是桑军英一颗支离破碎的心,也锁链着金晍向往“真爱”的翅膀。表面上看来,桑军英每日迎来送往的都是作家成乾韫、收藏家季诚助、公安大队长赫耀,也包括自己的外甥湖舟这些探文品古的文化人,然而,宴席散去,留下的只是事实上“死亡”的婚姻家庭;而在情感的另一端,凌丽云为了金晍,长期守着“没有名分”的“聚散”,看上去不免“形影相吊”,然而,她的内心却是甜蜜的。因为,在她的腕上,戴着桑军英没有资格享受的“象牙玉镯”;在她的手指上戴着象征他和金晍真情的“和田碧玉籽料”老戒指。用金晍的话来说,就是“残是表象,美是真相。”

凌丽云是金晍婚姻外的爱人,他们有相同的旨趣,有共同的追求。但现实世界中,他们难以合法结合,只能在山水的徜徉中琴瑟相合,在传统书画的创作中凤凰互鸣。最终,许海涛无奈设计了金晍与凌丽云的爱情悲剧,凌丽云冲破世俗的险阻与金晍营建了寂寥堂的一角,但在烟雨迷蒙的归途中失足跌落,凌丽云的手上抓着一把野草,抓的死死的……。金晍随之心碎人逝,走进秦岭深处,寻求自我的解脱。这部小说看完了,不由得使人感慨:人的一生为了爱而活,哪怕一次也值了,如果此生我也能爱一场,即便是离开也是值得了。因此,生命不在于长久,而在于精彩!

这部被誉为中国版的《月亮与六便士》。古董因时间而斑驳残缺,爱情因命运而难以成全,艺术因追求而焕发异彩。物欲横流、金钱至上的当下,我们是要生存,还是要梦想?无论选择哪个,不过是在探求一种“活法”,不为取悦他人,只为成全自己。

作者简介:康平平,笔名晓晓如风,80后,居西安,毕业南京大学,琴书阁书屋文化顾问,国家诗人地理签约诗人!《晓晓如风》文学社社长,《中国传媒书画院》副院长,全国联执行理事长助理,西安财经大学信息学院“双创”导师、西安中企护航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高效能团队拓展特训》优秀学员,作品散见《中视网》《中国法制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