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刘文玲:移风易俗改革应让人安心、省心、放心
(记者 常魁星 通讯员 陆丰三)在京出席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山东省代表、沂水县沂城街道西朱家庄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刘文玲表示:移风易俗改革应让人安心、省心、放心,沂水经验可推广。
近年来,山东省沂水县勇于改革、开拓创新,在推进移风易俗改革上走在了前列,巩固了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沂水县在喜事标准上,坚持走好群众路线,在充分听取和吸收群众意见建议的基础上,明确规定喜事操办时限、待客范围、宴席价位和礼金数额等标准,并纳入村规民约,教育引导群众拥护、遵守。沂水提倡彩礼不超1万元,喜宴不超10桌,婚车不超6辆。同时,党员干部要发挥示范带头作用,严格要求党员干部认真落实婚事简办规定,自觉接受组织和群众监督,带头倡导文明、节俭、崇德的社会风尚。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刘文玲今年参加两会,共带来了四条建议,一是支持沂水撤县设市;二是推广沂水移风易俗经验,助推乡村振兴;三是加大项目资金倾斜力度,支持沂蒙老区乡村振兴;四是支持沂水县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最关心的就是推进农村公益性殡葬改革设施建设,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
在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创新实施殡葬改革上,沂水县2017年5月10日启动实施了以“惠民礼葬”为核心的殡葬改革。一是在全国率先实行“殡葬全免费”政策。对具有沂水户籍、在沂水去世的居民,殡葬过程中涉及的遗体运输费、火化费、骨灰盒费、公益性公墓墓穴和墓碑使用费、碑文刻制费全部免除,由县乡财政承担,群众不花一分钱就能办好“身后事”。全国首家将县殡仪馆由自收自支改制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统一火化、骨灰盒标准,让沂水居民去世后享受到一样的殡葬服务待遇。二是全面开展公益性公墓建设。县乡财政全额投入,建成高标准公益性公墓110处、墓穴10万个,满足了全县群众10年的殡葬需求。三是整县制推行“追思会”丧礼新模式。四是弘扬文明殡葬文化。五是完善长效机制。制定出台《沂水县文明殡葬规程》,促进沂水殡葬改革全面步入了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轨道。目前,已经上升为山东省地方标准,正在申报国家级殡葬改革标准化项目。沂水殡葬改革,体现了全民惠葬、厚养礼葬、逝有所安“三个精髓”,从根本上整治了大操大办、披麻戴孝、散埋乱葬等陈规陋习,成效明显,示范引领作用突出。
在实施喜事新办标准和农村留守老人缺少照料方面,沂水县坚持走好群众路线,创新实施婚俗改革。针对农村婚事负担重、陋习多等问题,沂水县2020年6月在全县启动实施喜事新办婚俗改革,制定出台《关于推进婚俗改革倡导喜事新办的指导意见》,印制《喜事新办倡议书》,提倡简约定亲、反对索要高额彩礼,提倡自己家业自己创、反对超出家庭能力办喜事,提倡文明简约新式婚礼、反对豪车豪宴讲排场比阔气,提倡低碳环保、反对乱贴红纸、随意燃放鞭炮礼花,提倡“礼轻情重”、反对过高人情随礼,将“五提倡五反对”作为行为规范。推广集体婚礼、文化婚礼、民俗婚礼三种现代婚礼形式。各村成立专门的红事理事会做好服务,促进喜事新办,力破陈规陋习,让年轻人安心、省心、放心办婚礼。
沂水县于2020年5月在全县启动实施了“关爱老人·情暖夕阳”寸草心志愿服务行动,所有村党支部领办志愿服务队,全县以村“两委”干部、党员为主体的15192名志愿服务队员,每周深入6051户、7068名农村鳏寡孤独老人家中,开展打扫一次卫生、料理一次家务、清洗一次衣服、帮助一次代购的“四个一”志愿服务,提高他们的晚年生活质量,同时也引领带动更多子女自觉尽孝、厚养老人,让文明孝善在沂水大地蔚然成风。
沂水县创新实施的殡葬改革、婚俗改革、寸草心志愿服务行动,解决了基层群众关注关心的揪心事、烦心事,形成了促进移风易俗的协同效应,提高了乡村文明程度,为在全国各地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提供了有益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