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采风情 斗室作诗文——记河北省采风学会创始人、著名作家张炳吉

天涯采风情,斗室作诗文

——记河北省采风学会创始人、著名作家张炳吉

作者:刘鑫祖

张炳吉,笔名:赞杨,河北赞皇人。1983年河北大学哲学系毕业后分配到军队工作,先在军校学习后到部队任职,曾参加对越防御作战并荣立战功。1988年离开部队到地方工作,历任河北省委信息中心副主任、省国家保密局副局长、省委保密机要局副局长、二级巡视员等职。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曾在《人民日报》《散文世界》等报刊发表大量散文作品并获诸多奖项,其《白马泉的品格》一文入选北大基础教育文库和中学生课外读物;先后创作并出版了散文集“三路” 即,《乡关路远》《路在门外》《一路风情》;主编诗文集三部:即,《恰逢枣花簌簌落》《远方的风景》《古郡宋华》。2014年11月,张炳吉发起创办了全国首个采风社团——河北省采风学会并任会长;次年5月创办了首个以发布采风作品为主的网站——采风网并担任总编辑。

(X9FI02@E$1OBF]~HK$I5MK

(一)放下枪杆子,拿起笔杆子,业余时间坚持创作文学作品

1979年7月,张炳吉高中毕业时,痴爱文学、怀有作家梦的他填报的高考志愿是河北大学中文系,但是,阴差阳错,哲学系录取了他。大学毕业后他想当教师,边教书边写作,但是,命运却把他推到了与自己的理想职业有天壤之别的军队。张炳吉投笔从戎,刚到部队时他到军校学习,学的是“陆军指挥”专业。这是个指挥部队作战的专业,与文学更不着边。1988年5月,张炳吉参加对越防御作战结束后,他本来想在地方的作协或文联工作,但省委机关接收了他。此后,他在这里一干就是30多年。

在回忆自己的文学之路时,张炳吉觉得自己虽然没能当上专业作家,但是,他学的哲学专业、军事指挥专业以及后来的军旅生涯和机关工作,不仅为他创作文学作品积累了丰富的素材,还在理性思考、抽象思维方面给予了他很大帮助。如果没有人生的这些历练和知识,一味地闭门造车很难写出好的文章。

@R8GRSTP8XL@QI53NR})D[F

——故土难忘,创作乡情散文,结集出版《乡关路远》张炳吉在故乡长大,人虽然走出了故乡,而他的笔却始终走在故乡的田野小路上,他的大量作品是对家乡的回味,就像他所说的:“多少年来,我的梦魂、我的笔触,总是飘摇在我年少时所见、所闻、所想的风景里,激发我无限的创作热情。”“我在审视自己多年写作的东西时,忽然发现自己写来写去总是围绕着我生长过的村子转,围绕着我的童年、少年、青年时代转,围绕着那时与我接触最多、最亲的人们转。”2009年12月,张炳吉将自己创作的乡愁类散文结集出版,名为《乡关路远》。中国散文学会原副会长石英评论说:“这本散文集感染读者心灵的是张炳吉对故乡深深的情感,是他对故园的惓惓之忱,可以说书中的每一篇文章、每一个故事、每一个字都浸透着他对家乡山水和父老乡亲的依恋之情,字里行间彰显着他笔墨的饱满、感情的投入、用心的良苦。”河北省散文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梁剑章评论:“张炳吉的散文文笔朴实、清亮鲜活、耐人寻味,经得住咀嚼、品味。作者很注意有节奏地进行状物、写景和抒情,从轻松的行文中凸显语言的张力、生动和鲜活,达到了境界的拓展。”

——走笔悟道,创作哲理散文,结集出版《路在门外》张炳吉在大学读的是哲学专业,哲学思维给他的文学创作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他认为,哲学与文学一样,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都是人们对生活认识的升华和结晶,应该把哲学理论融汇到文学作品里,用文学故事去诠释哲学。于是,从2019年他开始了哲理散文的创作。按照这一思路,他文思泉涌,下笔居然一发不可收,三年多竟写了100多篇哲理散文。在2012年底的时候他将这些作品结集出版,名为《路在门外》。在这本书里,他以自己从军、从政、从文的经历为素材,以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为切入点,深度思考、全面挖掘,从哲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解剖这些事物,把散文创作与哲学思考有机地结合起来,用乡风俚语、家长里短、生活琐事阐述哲理,把哲理融入故事,形成了既有文学性又有哲理性的一篇篇文章。中国散文学会原副会长马力读了《路在门外》后评论道:“文学和哲学虽属两个学科,但同族同宗,同根同脉,两者的融合可相得益彰。文学的阴柔和活泼,可以给冷峻、抽象的哲学带去轻松和欢快,而哲学思想的深邃与启迪,又能使文学变得深沉与凝重。在这方面张炳吉成功地作了一次尝试,实现了两者的完美结合。”河北大学哲学系教授宇文宏认为,张炳吉的《路在门外》从生活中抽绎出做人处世的道理,每篇文章几乎都闪烁着辩证法的光辉,阅读此书可以帮助我们智慧地生活、智慧地思考、智慧地行动。

——畅游天下,创作采风类散文,结集出版《一路风情》在文学创作实践中,张炳吉特别注意采风,他认为采风是创作的直接来源,读书是间接来源。他说:“对于作家来说,行路采风如同蜜蜂采蜜,只有采得百花才能酿出甘甜的蜂蜜。”张炳吉采风除了踏遍神州、行走欧洲,还在生活中、工作中,时时处处注意收集记录社会的万象、山水的特性、人物的个性,留意那些发生在自己身边的可供创作的素材,及时将这些素材再造为文。来不及整理为文的他先写成日记,待沉淀后以日记为素材创作文学作品。游记类散文不同于游记。张炳吉注意到了这一点,他在创作的时候,先从自己的游记、日记里挑选素材,而后把挑选出来的素材进行艺术加工——按照一定的架构,从美学的角度、用文学的语言、艺术的表达方式,逻辑地、形象地把这些材料组织成可以诵读的美文。河北省作协副主席李延青阅读《一路风情》后写道:“随手开卷,我们看到的并非只是风花雪月,并非只是青山绿水、鸟语花香。《一路风情》可谓‘三有’之作,品之不忍释手,释手难以忘怀。所谓‘三有’乃一有叙述、二有艺术、三有哲理。

——张炳吉的作品多次获得国家级和省级荣誉。2005年他的散文《白马泉的品格》在《人民日报》发表后被选入北大基础教育文库和中学生课外读物;2011年散文《晚秋黄花》获得第三届中国当代散文优秀奖;散文集《乡关路远》荣获河北省新世纪十年特别贡献奖;2013年散文集《路在门外》荣获第八届散文名作奖;2014年散文《井冈山的气度》荣获河北省首批网络文化“五个一工程奖”;2015年散文《子夜熄灭的灯烛》获得河北散文名作奖;2017年散文集《一路风情》、散文《我要去欧洲》获得第二届河北文艺彩凤奖;本人也多次获得荣誉并于2019年应邀出席了河北省第七次作家代表大会。

(二)弘扬传统,殚精竭虑,创办全国第一家采风社团

在文学创作实践中,张炳吉发现,改革开放以来,当代中国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人的生存状态和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作家、艺术家只有走出书斋,走入坊间山野,才能更好地发现创作素材、增加情感体验、获得创作灵感,才能更好地认识、体悟和反映这个伟大而丰富多彩的时代,从而创作出更多的精品力作。但是,现在一些作家、艺术家想深入生活但苦于没有条件、没有机会,以致于出现了作品粗糙、精品较少、文化与现实脱节的问题,与中央文艺要“扎根人民、扎根生活”的要求不太相称。为解决这个问题,他除了自己鼓与呼之外,决定建立一个学会(河北省采风学会)他想通过这个学会把文艺家们动员起来外出采风,并为他们采风提供服务,帮助他们克服采风中的困难和问题。

为此,他首先向曾经分管文艺工作的河北省委老领导张群生同志汇报了自己的想法,征询了省文联、省作协以及其他文学艺术团体和文艺家们的意见,得到了大家的一致拥护和赞同,从而坚定了他建会的信心。为了组建学会,他多次联系有关部门,物色学会领导班子人选、跑办各种手续,垫资金、租房子、开账户、办税证、办公证、刻公章,等等。经过一年半的准备,中共河北省委党校批复同意作为该会的业务主管单位,河北省民政厅批准同意建会。获批建会后,张炳吉又为召开成立大会做各种准备,他起草领导讲话,发布会议通知、印制会议材料、联系会场、邀请文艺界嘉宾和记者参加会议等。终于,在2014年11月1日,顺利召开了河北省采风学会成立大会。在此次会议上,张炳吉当选为河北省采风学会会长。

河北省采风学会成立六年来,在张炳吉的带领下,取得了重要成就,为繁荣河北文艺做出了一定贡献,得到了领导和会员们的一致好评。

——开展采风活动,促进会员创作。在组织采风工作中,张炳吉决定采取两个办法,一方面给会员制作并发放《采风证》,鼓励会员自发采风,并为他们采风提示方向、提供支持和帮助;另一方面学会不间断地组织会员集体外出采风。六年来,他们组织的团体采风活动有30多次,1000多人(次)参加,采风时间累计150多天,总行程超过20万公里。在采风活动中,他们既组织大家在省内采风,又组织大家远赴江西、山西、北京等外省市采风;既组织走走看看的观光式采风,又组织大家到柏林禅寺、北戴河等地住下来的体验式采风;既组织大家到名山大川等开放式景点采风,又组织大家到监狱、军营等非开放地点采风。通过各种各样的采风活动,激发了会员们的创灵感,为他们创作作品积累了素材。

——搭建多种平台,促进会员成长。在推介会员作品机制方面,张炳吉创办了《采风网》和《采风世界》微信公众号,用以发表会员创作的文艺作品。《采风网》目前已经办成日点击量达数万人次的著名文学艺术网站。在鼓励机制方面,张炳吉提议设立了“河北文艺彩凤奖”,该奖每两年举办一届,目前已经举办了3届,共有数百人获奖;在鞭策机制方面,他们建立了优秀会员评选制度,每年评选“品牌会员”,并给获得冰心散文奖的会员记功,对加入中国作协、中国书协等国家级协会的会员予以通报表彰;在总结成果方面,他们先后编辑印制了会员创作的采风作品集《恰逢枣花簌簌落》《远方的风景》《古郡宋华》等;在会员交流机制方面,他们建立了10个由会员组成的微信群和一个QQ群;在宣传机制方面,他们利用各种媒体广泛推介本会、宣传本会,不断扩大本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吸引广大作家、艺术家入会,目前该会会员已经发展到1500多人。会员质量不仅逐年提升,而且已入会会员在学会的关心、关爱和指导下快速成长,很多会员加入了中国作家协会、中国书法家协会等国家级文艺团体、获得了“冰心散文奖”等国家级文艺奖项。

——强化内部建设,促进学会发展。为规范学会发展,加强内部管理,他们成立了河北省采风学会党支部,出台了《党支部工作规范》《分会管理八不准》《会员考评记分办法》《学会优秀工作者评选奖励办法》等规章制度和《会员十不守则》。为促进学会的全面发展,他们先后设立了河北省采风学会书画院、诗歌研究院、散文研究院和各个分会等机构。通过设立各直属机构、分支机构,有效延长了学会的工作链和影响面,促进了学会的全面发展。

——履行社会职责,开展公益活动。每年春节学会都要组织书法家到农村、到机场、到工厂为群众免费撰写春联,同时,把赞皇县上大凡村列为对口扶贫单位,经常开展对口帮扶;2017年河北省部分地方群众遭受水灾后,该会给6个村镇送去生产生活用品,为学校送去文具、书籍和衣物等。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河北省采风学会一方面发出防疫提示,要求会员减少或者不外出采风;另一方面发动会员书写“抗疫作品”,为全民抗疫鼓劲加油;同时,发动会员为一线抗疫防疫人员捐钱捐物,以实际行动支持抗疫。截至目前,该会已捐款2万余元现金和价值8000多元的物资。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