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负责任使命 书写抗疫担当——秦州区财政局干部杨贤芳同志疫情防控工作纪实(图)
肩负责任使命 书写抗疫担当
——秦州区财政局干部杨贤芳同志疫情防控工作纪实
杨贤芳,男,汉族,生于1982年5月,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现为天水市秦州区投资评审中心副主任,2021年被评为全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他始终严格要求自己,坚守初心,勇于奉献,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服从组织召唤,以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决心和信心完成好各项工作任务,践行党员本色。
——脱下红马甲,穿上防护服,哪里需要就奔向哪里
一切来的是那么突然,一场悄无声息蔓延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让整个城市陷入慌乱之中。各单位、小区都对出入人员进行升级管控,杨贤芳同志所在的单位秦州区财政局,由于前来办事人员多,单位院子里还有天水市中医院几个科室,人员出入频繁,疫情管控难度大。10月末,正好是他负责单位疫情防控的时间,按照疫情防控要求,他穿上红马甲,组织单位值班同事,对办事人员和中医院工作人员认真落实健康码、出行码、登记码和单位出入证“三码一证”查验,并测量体温,规范出入管理。同时对来单位领取文件,报送资料的办事人员实行无接触转送,统一登记后,由值班人员转送,对中医院所需物资由专人统一配送,使单位出入人员由管控之前的几百人次骤降为几十人次,切实减少人员接触频次。
随着大规模集中核酸检测工作的开始,杨贤芳同志按照区财政局统一安排,被派到长控社区协助开展核酸检测,在医护人员到来之前,就要和志愿者拉起隔离带、贴一米线、摆放老幼排队专用凳子。核酸检测开始后,组织群众保持一米以上安全距离,并提前查验健康码,对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人和小孩,帮助他们打开健康码,对没有手机的群众用自己的手机填报核酸采集码,极大的节约了排队时间,为老幼人群解决了实际困难。
(在长控社区组织居民进行核酸采集)
单位包抓小区疫情防控后,杨贤芳同志又被派往中城街道左家场小区负责疫情防控。左家场小区居民楼始建于1981年,距今已有40年历史,在罗玉河边上,小区脏乱差,没有路灯,没有暖气,没有门房,没有物业,居住群众多为老人,值守条件极为艰苦。杨贤芳同志到岗后,从一楼居民家里往帐篷里通了电,接了灯,买来煤,生上火,给值班人员创造了较为温暖的工作条件,同时配合社区对居民出入进行管控,进出查看健康码、行程码,出入登记管理,组织居民有序进行核酸检测。由于该小区非常老旧,房屋闲置较多,
(在左家场小区参与疫情防控)
杨贤芳同志和值班人员利用出入登记信息,结合晚上查看灯光的办法,摸清了小区居民实际居住户数,并电话进行了核实,对小区疫情防控关键信息进行了补充完善。28日晚19时至29日早7时,他刚上完12个小时的夜班,没有顾上休息,就被单位通知赶往三中校区,为隔离人员腾挪宿舍,连续工作近18小时。
11月5日,他突然接到通知,要求前往金龙大酒店集中隔离点参与隔离人员服务工作,他毫无怨言,义无反顾的进入隔离点工作。脱下红马甲,穿上防护服,哪里需要就赶往哪里,始终把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和担当记在心里,扛在肩上。
——夫妻同心,全家抗疫,舍小家为大家,共克时艰
杨贤芳同志的妻子邓艳是四零七医院的一名护士,疫情发生后,她义无反顾的奔赴防疫第一线,第一时间报名参加了集中核酸采样工作,每天6点钟天不亮出门,晚上12点以后进家。她和她的团队去过碧桂园、万达广场、岷山厂社区、六中、安居小区等核酸集中采集点,一站就是一整天,有时候连一口热饭都吃不到嘴里,为了不上厕所,她一口水也不敢喝。他们的两个孩子都早早放假了,老大10岁上五年级,老二5岁上幼儿园,孩子在家时就是老大看老二。有一次邓艳在小区采集核酸时,穿着严实的防护服,孩子都认不出他妈妈,直到采集的时候才看出来,但是由于疫情防控的需要,她也不能抱一下小的孩子,只能叮嘱他们早点回家,不要乱跑,看着老大带老二一步三回头的回家,她顿时泪流满面。他们经常给孩子说,看好弟弟,不乱跑,不给大人添乱,就是参与疫情防控,等爸爸妈妈回来的时候,一定就是我们打败了疫情,守护了一方平安。舍小家,为大家,只有战胜疫情,老百姓才能安居乐业,孩子们才能正常上学。
——不畏艰辛,认真学习,规范操作,争当抗疫标兵
到了金龙大酒店集中隔离点,通过简单的培训后,杨贤芳同志和水务局另一名同志被分配到执行组,和10名医护人员编在一起,负责隔离人员三餐发放,垃圾收集,环境消杀,物资发放等工作。隔离点按照疫情防控要求,设置有“三区两通道”,分别为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以及清洁通道、污染通道,而他工作的地方正好是污染区,也就是隔离区。
(学习穿脱防护服)
金龙大酒店隔离区设置在12至18层,隔离学生100人,每天都要发放三餐饭菜、矿泉水、水果、方便面、牛奶、垃圾袋、消毒用品等物资,还要经常巡视,发现学生串门及时制止,并协助医护人员进行核酸采样、抽血、测量体温等工作。每次大件物资送到隔离区,都要由当班3人组进行分装、发放等工作,穿着严实的防护服,呼出的热气经常把防护面罩弄得一层雾,看东西模模糊糊。同时他还负责7层楼。
(在隔离点搬运、发放物资)
14层楼梯3000多个平方米隔离区的环境消杀,收集隔离人员产生的垃圾,并按照“三消两扎”的要求对医废垃圾进行消杀打包,一个班次最多时要处理50包垃圾。为了能让被隔离的学生吃上热饭,他们总是提前到岗,岗前不吃不喝,因为他们知道,穿上防护服,就把责任抗在了肩上,不到下一班接班,是坚决不能脱下防护服的,一个班次6个小时下来,经常衣服被汗水湿透。
面对如此艰难、风险极大的工作环境,杨贤芳同志坚决服从集中隔离点安排,没有因为工作难度大、责任重大、自己不会而丝毫退缩,他深知如果自己有一个环节干不好,隔离点的所有工作有可能就会面临失败,工作人员的安全也有可能得不到保障,所以他认真学,仔细看,在医护人员带教下,认真学习七步洗手法手卫生,学习穿脱防护服,学习84消毒液配比,学习“三消两扎”医废垃圾收集处理等知识,并认真干好每一个环节,不会的地方就多向医护人员请教,不熟练的地方就多练习几次。他深知自己工作责任重大,丝毫不敢马虎,工作期间没有出过一次错误。
(进行环境消杀)
一个党员干部就是一面鲜红的旗帜,一个党员团队就是一座战“疫”堡垒。在集中隔离点临时党支部,杨贤芳同志又重温了入党誓词,与隔离点全体党员一起面对党旗庄严宣誓,用铮铮誓言表达坚决打赢疫情防控这场硬仗的决心和信心,让党旗在疫情防控一线高高飘扬。疫情防控工作不容小觑,在集中隔离点坚守,不仅考量的是一种意志力,更是一种大爱的体现。坚守者们远离家的温暖,穿梭于一道道走廊,来回奔走在每一间隔离房间,为的就是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隔离是隔离的疫情,传递的却是人间大爱,他们可以为那些解除隔离回归温馨家庭的人们开心,也为大家同舟共济,共克时艰,为打赢这场疫情狙击战取得最终胜利而自豪。他们在疫情面前,用逆行致敬初心,将责任和使命融入热爱的工作岗位,用担当和坚守书写着最美的青春和爱情,更为老百姓的生命健康安全撑起了一片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