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记者调查:提前收割未成熟小麦到底为何?

央视记者调查:提前收割未成熟小麦到底为何?   

据央视农业独家调查,还有20多天成熟的小麦被提前收割,麦穗麦秆打碎变成了青贮饲料。近期网上流传的一些收亲外的视频引起了各方的关注,记者也分别采访到了农户、青贮的收购商、养殖户,来看看中国三农报道记者的调查。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在安徽省合肥市周边地区除去成本,农户每亩小麦净利润在1000元左右。而按照当地青贮收购企业报价,麦农每亩地卖青贮的净收入在1200元到1400元左右,农户在选择卖青贮和卖小麦的问题上,每亩至少有200元左右的差额。

记者了解到,由于2021年河南、河北、安徽等地遭遇汛情,一些养殖企业未能收购到足量的玉米做青贮饲料,导致近期青贮供给出现缺口,这也是近期部分地区的青贮收购商瞄准小麦产区,盯紧未成熟小麦的原因。

记者了解到,因为玉米收获期的原因,每年的四五月份我国部分地区的青贮饲料都会遇到青黄不接的情况,因此在一些小麦产区会有部分收购商把未成熟的新麦当做青贮饲料的替代品收购,而今年受去年罕见秋训的影响,玉米青贮的缺口较大,远途调货成本又太高,因此收购小麦应急用的情况也相对多一些。

记者从农业农村部2021年发布的《奶牛养殖场、玉米、青贮、饲料、黄曲霉毒素防控技术指导意见》当中看到,在应急情况下可用小麦青贮、燕麦青注、外购裹包青贮等其他青贮等量替代,最多可替代50%的玉米青贮用量,这从侧面也可以证明在玉米青贮供应受到影响的情况下,选用小麦青贮进行短期的应急替代,也是业内通行的做法。

人吃的小麦当饲料会不会危及我们的粮食安全呢?

根据农业农村部市场预警专家委员会发布的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22-2031数据,2021年我国小麦总产量13695万吨,总消费量14857万吨,其中饲用消费3300万吨,约占产量和消费量的1/4。而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的数据显示,近20年来我国饲用小麦的消费量在700万吨至3500万吨之间波动,年平均消费量1382万吨。